1. 乐天玛特(Lotte Mart)
进入时间:1998年进入中国,2008年正式拓展内地市场。高峰期:曾计划2018年扩至300家门店,年销售额目标2000亿美元。退出原因:政治因素:2017年因向韩国政府提供土地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引发中国消费者强烈抵制,门店销售额暴跌94%,3个月损失超3000亿韩元。经营困境:2013年起连续亏损,累计达29.4亿元人民币;“萨德”事件后87家门店停业,剩余门店销售额减少八成。退出过程:2018年分两次向物美集团利群股份出售93家门店。剩余12家门店于2025年前彻底关闭,完全退出中国市场。2. 易买得(E-mart)
进入时间:1997年进入中国,首家店设于上海。高峰期:2010年门店达27家,曾计划扩张至1000家。退出原因:长期亏损:2011年亏损超8800万美元,2012–2016年累计亏损1.33亿美元。本土化失败:未能适应中国市场竞争,受本土超市及电商挤压。萨德影响:2017年韩国部署“萨德”后,业绩进一步恶化。退出过程:2017年5月宣布全面退出,6家门店逐步关闭。2018年1月最后一家无锡门店关闭。后续动作:2018年与SPAR国际合作,以供货形式重返中国市场,但未重启实体店。3. Homeplus(韩国第二大超市连锁)
现状:尚未完全退出,但深陷危机。2023年因流动资金短缺,拖欠供货商货款长达一个月。在韩国本土受电商冲击严重,但中国市场具体退出计划未明。退出背景共性分析
1. 本土化不足:
乐天玛特易买得均因商品结构供应链管理未适应中国消费习惯而失守市场。2. 电商与本土竞争:
中国电商崛起(如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及本土超市低价策略挤压外资空间。3. 韩国零售业整体衰退:
2023年韩国三大零售集团(含易买得母公司)销售额同比下滑5.3%,传统超市面临Coupang等电商平台及中国跨境电商(如速卖通)冲击。韩国超市退出中国市场时间线概览
| 品牌 | 进入时间 | 高峰期规模 | 退出时间 | 核心退出原因 | 现状 |
|--|--|-|--|||
| 乐天玛特 | 1998年 | 近100家门店 | 2018-2025年 | 萨德事件持续巨额亏损 | 彻底退出,门店出售给中企 |
| 易买得 | 1997年 | 27家门店 | 2017-2018年 | 长期亏损本土化失败 | 实体店关闭,转为供货模式 |
| Homeplus | 未知 | 未知 | 未完全退出 | 流动资金危机 | 经营困难,中国市场前景不明 |
尊龙时凯人生就是搏官网韩国超市退出中国市场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政治事件(如“萨德”)加速了消费者抵制,但根本原因在于长期经营不善本土化策略失误及对电商转型的滞后。目前仅易买得以供应链合作形式维持间接参与,乐天玛特则彻底退出。韩国零售业正转向线上与低价策略(如大创),但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已大幅萎缩。